一、答辩时间:2022年5月20日9:30
二、答辩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三、答辩地点:线下:实训楼1号楼203会议室
线上:腾讯会议
四、答辩委员会组成: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工作单位 | 备注 |
1 | 李瑛 | 研究员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席 |
2 | 周少东 | 研究员 | 浙江大学 | 成员 |
3 | 谢鹏飞 | 研究员 | 浙江大学 | 成员 |
4 | 简继文 | 副研究员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5 | 谢斌斌 | 副研究员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6 | 杨文绍 | 副研究员 | 浙江师范大学 | 成员 |
五、答辩秘书:周雁
六、参加答辩研究生:
序号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1 | 于晴 | 林荣和 | 乙炔与二氯乙烷耦合制氯乙烯固体催化剂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
2 | 唐秀芳 | 谢斌斌 |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
3 | 张素娥 | 俞盛锐 | CR2(O/S)分子的真空紫外光解动力学研究 |
4 | 王萍 | 林荣和 | 锰锌促进Ni/ZrO2催化剂上甲烷干气重整反应性能的研究 |
5 | 王梦茹 | 林荣和 | 碳载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在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构效关系研究 |
6 | 刘柏龙 | 谢斌斌 | 噻吩衍生物的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
7 | 庄再浪 | 陈兴坤 | 草酸二甲酯选择性加氢钴基催化剂的研究 |
8 | 李洁 | 谭媛 | 镍基复合氧化物担载的铜催化剂在乙醇偶联制丁醇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
9 | 王诗怡 | 林荣和 | 新型碳载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
10 | 刘雪刚 | 杨文绍 | 贵金属碳化物负离子团簇的结构研究 |
杭州高等研究院
2022年5月10日
答辩程序: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介绍答辩委员会委员并主持会议;
(二)指导教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答辩人、学位论文题目、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及撰写论文等情况,并宣读本人对论文的评语;
(三)学位申请人针对盲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所做的修改进行说明,并对论文的内容、方案、成果、创新之处等进行报告,陈述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四)答辩委员提问,学位申请人作答,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五)答辩委员会成员独立对研究生的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并给出“通过答辩”或“不通过答辩”的意见。
(六)所有申请人完成答辩后休会。答辩秘书汇总答辩评分表的表决结果,全体委员2/3(含)以上同意视为通过答辩,否则为不通过。答辩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形成学位论文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决议须由主席和委员签字;
(七)推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选比例不超过学位申请人数的20%,比例不足1篇按1篇计。
(八)答辩委员会应对存在风险论文的进行重点审议,形成审议具体意见。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可视为存在风险论文:(1)经过复审后通过的论文;(2)盲审平均成绩低于75分的论文;(3)答辩未全票通过的论文;(4)盲审专家对论文选题与学科(或研究方向)相关性提出过质疑的论文。
(九)复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
(十)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论文答辩会结束;
(十一)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将编入学位论文予以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