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Change Research(简称浙师CECCR),隶属于萧山校区杭州高等研究院。

研究中心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结合地方减污降碳实际需求,聚焦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下设四个主要研究方向:1.环境监测技术装备;2. 碳循环观测和评估;3. 减污降碳协同管理;4. 零碳再生能源技术。

中心致力于为全社会提供最优质的科技服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学科发展、服务市场需求。我们承接的业务主要包括:1.地方政府“减污降碳”专家服务;2. 环境监测仪器开发和集成;3. 放射性碳同位素测量服务。

中心现有全职研究人员8名,其中国家级人才1名,省级人才1名,高级职称以上5人。硕博士研究生20余人。

中心实验条件一流,拥有包括碳同位素分析实验室、气溶胶组分分析实验室、光学超净实验室等恒温恒湿恒净实验场地,包含14C激光光谱分析仪,13C激光光谱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大气污染物探测激光雷达、光纤光栅刻写平台等大型实验仪器,及配套的元素分析仪、大气CO2浓缩仪等样品前处理设备,总价值数千万元。

中心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5项,横向项目经费总额超过1亿元。 团队成员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近五年在重要国际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

中心近况更新请关注公众号“浙师CECCR”。

(扫码可关注)


浙江师范大学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徽标诠释


设计以绿色与白色为主色调,这不仅与浙江师范大学的标志性色彩“师大绿”相呼应,同时也象征着环保、清洁、自然。

标志的中心图案为一个抽象的“C”字形,它形似一个旋转的风车或涡轮机,代表着自然界循环往复的规律以及在气候变化中能量转换的动态过程;“C”字亦是碳元素的化学符号,突显了研究中心以碳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为重心的学术定位。此外,该图案亦酷似一只振翅高飞的鸟,它寓意着自由、希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象征着研究中心在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不懈探索、勇往直前的学术精神。

标志中心嵌入字母“Z”,是浙江师范大学的首字母缩写,彰显研究中心隶属于该校的身份。同时,“Z”亦是浙江省的首字母缩写,以及对钱塘江(之江)的抽象化表达,体现了研究中心位于浙江杭州的地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