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生教育  教育培养

杭州高研院2023年分子动力学团队(硕士)论文答辩安排

发布者:杭州高等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11-24浏览次数:320

 一、答辩时间:2023年5月19日9:30

 二、答辩形式:现场答辩

    三、答辩地点实训楼1号楼203会议室

    四、答辩委员会组成:


序号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备注

1

赵彦英

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

主席

2

薛佳丹

副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

成员

3

王惠钢

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

成员

4

俞盛锐

副研究员

浙江师范大学

成员

5

简继文

副研究员

浙江师范大学

成员

6

谢斌斌

副研究员

浙江师范大学

成员

7

陈芳

硕士

浙江师范大学

秘书

五、答辩联络人:陈芳

六、参加答辩研究生:


序号

姓名

导师

学位论文题目

1李铮俞盛锐

羰基硫分子的21Σ+态光解动力学研究

2

李丹阳

简继文

碳原子和硅原子与苯分子反应的低温基质隔离红外光谱研究

3

贾培科

谢斌斌

硝基酚类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研究

4

王可欣

谢斌斌

螺噁嗪及其衍生物的激发态弛豫机理研究

5

张兆雪

俞盛锐

NO2分子的紫外光解动力学研究


            

答辩程序: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介绍答辩委员会委员并主持会议;

(二)指导教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答辩人、学位论文题目、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及撰写论文等情况,并宣读本人对论文的评语;

(三)学位申请人针对盲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所做的修改进行说明,并对论文的内容、方案、成果、创新之处等进行报告,陈述时间硕士生不少于15分钟,博士生不少于30分钟。

(四)答辩委员提问,学位申请人作答,硕士生不少于15分钟,博士生不少于30分钟。

(五)答辩委员会成员独立对研究生的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并给出“通过答辩”或“不通过答辩”的意见。

(六)所有申请人完成答辩后休会。答辩秘书汇总答辩评分表的表决结果,全体委员2/3(含)以上同意视为通过答辩,否则为不通过。答辩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形成学位论文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决议须由主席和委员签字;

(七)推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选比例不超过学位申请人数的10%,比例不足1篇按1篇计。

(八)答辩委员会应对存在风险论文的进行重点审议,形成审议具体意见。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可视为存在风险论文:

1)经过复审后通过的论文;

(2)盲审平均成绩低于75分的论文;

(3)答辩未全票通过的论文;

(4)盲审专家对论文选题与学科(或研究方向)相关性提出过质疑的论文。

(九)复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

(十)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论文答辩会结束;

(十一)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将编入学位论文予以公开。